close

真是一部思想與心靈的衝擊電影

深度真夠深

要花很多腦子跟思考來看這一部



劇情主要是敘述 Che Guevara 年輕時所寫的日記

也是他
世界革命思想的萌芽...

“我們真正的使命,其實就是永無止境地徘徊在全世界各地的公路或水路上。我們永遠是好奇的,我們永遠要調查自己視線佇足之處,角角落落裡都要嗅個不停,但,我們也永遠是抽離的,不會在任何地方紮下根來,不會讓自己逗留的時間長得足以發現底層的事物:表象就夠了。” by 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一書



劇中不斷的衝擊貧富間與階級等等的事情

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

激發出的事情

種種的不平等

在劇中不斷交錯衝擊

而其中幾段話更是引人思考

我怎可緬懷一個我不曾認識的世界” 

是呀~對於書內的。影片的。電視的

還真的要親身親眼看到才知道

雖然

歷史對於這人褒貶不一

但其瘋狂與熱血精神與熱情平等

卻是令人印象深刻

尤其痲瘋村的那一段

真是令人難以言喻

這一段是這樣的故事,當時兩人來到了位於秘魯的聖帕柏羅痲瘋村。在那裡,他們和一群醫療志工、天主教會神職人員,共同為照料重度痲瘋病患而努力工
作。尤其在知道治療痲瘋病患並無感染之虞時,他們拒絕戴上手套,主動與病患們握手、擁抱、踢球同樂,令長期被隔絕的病患十分訝異。漸漸地,病患們撤下心防,真心接納這兩位來自阿根廷的青年志工。經過幾個星期的相處,兩群生命背景有著天壤之別的人們,照見了彼此靈魂的純淨與高貴,那是一種與地域、膚色、貧賤、殘疾無關的美麗質地,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,只是往往在不經意間悄然失落。


若真要說個明白...

這部片主要就是在講


Unfearing

這字吧!

這一段旅程,對 切·格瓦拉  的人生歷程裡是個轉折

至於 切·格瓦拉 是個怎樣的故事

我們可以這麼說

切‧格瓦拉(Che Guevara),他代表著革命、理想主義和浪漫

原名 歐內斯特‧格瓦拉‧德‧拉‧厄納,在還沒有成為 切‧格瓦拉 之前,他是一個高顏值富二代學霸。

他拋棄了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,選擇了躲進叢林打游擊、搞革命,直到被敵人抓住並處決。

他的家世背景是阿根廷的名門望族。革命,是窮得過不下去的貧苦老百姓做的事,與他無關。
他擅長運動,田徑、游泳、自行車、足球和橄欖球,沒有他不精通的。

他讀的是阿根廷的高等大學,學的是醫學。
在1952年1月4日,23歲的格瓦拉和29歲的格蘭納多告別了親人朋友,開始了他們偉大的旅行。

兩個年輕人計劃開一輛破舊的39 Norton 500型號摩托車,用4個月時間走過8000公里,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開始,穿越整個拉丁美洲,到達委內瑞拉的瓜希拉半島。拋下文明,親近大地。旅行的經歷被格瓦拉寫進了他的《摩托日記》。

也就是電影所敘述的這一段旅程。

這次旅行卻對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。

從醫學院畢業之後,他於1953年再次踏上南美之旅,走過玻利維亞、厄瓜多、哥斯大黎加、瓜地馬拉。

在哥斯大黎加,他看到了理想中的民主模式,這讓他熱血沸騰。

而劇末的話
我已不再是我,起碼不是相同的我。” 
更是引人深思...


回到影片片頭有一段引言說

「這不是一段英雄事蹟,只是二條有共同渴望與相似夢想的生命線短暫的平行延伸。」

我想這可以帶到
關於旅行

這個議題
以及
人生不會再有第二次

因此,人有時還真是要   Crazy  要  Unfearing
冒險犯難的精神
還是要永保持著
這樣
人生旅程
才有趣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ker 的頭像
    Joker

    Joker的部落格

    Jo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