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,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,而是習慣。 by亞里斯多德 
本書主要敘述在內容上我個人覺得可以用下圖代表解說,雖然如此,但這本書我覺得其內容花更多時間在介紹「個人品格」、「內在修養」、由內而外的改變等等。
該書將人生成長分為三期,分別以人與自我,人與他人,人與群眾等相關活動探討之...


依賴期
強調的是依賴於他人,因此需要試著獨立自主
以「你」為主,you take care of me

 

獨立期
堅持成長與自我砥礪後,為邁向獨立自主的開始
以「我」為主,I take care of myself

 

互賴期
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就在獨立自主後再度被重視
以「我們」為主,we take care of each other

由上本書在將習慣分為
1. 知識(why do it and do what?):明白自己想做什麼,為什麼想做。
2. 技巧(how to do it?):有能力去做。
3. 意願(want to do it?):必須內心渴望,才會想要去做。


這三方面,而七個習慣各有其存在的定義, 但仍以修身為基底,溝通為方法,努力執行為原則
如同這一句話...


思想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品格,品格決定命運

與成功有約.png

第一個習慣:主動積極    
高效能人士主動積極,走在前頭。從不給自己設限,不以此當作不作為的藉口。他們知道自己有自由通過行動決定性格。或許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處境,但是可以選擇利用這些處境,還是被其蹂躪。

有這麼一則故事:Viktor Frankl曾是納粹集中營的一名囚犯。他的所有家人,除了一個姐姐外全部在集中營里被殺害。即使Viktor的處境已如此可怕,但他仍相信自己是自由的,因為他可以決定自己在恐怖之中如何思考和行動。即便他飢腸轆轆,他仍能想象自己在教室里講課,告訴學生這慘狀和他的感悟。他的精神自律使他比獄警更強大,以至於影響啟發了其他的囚犯,甚至一些獄警。Frankl積極主動,為自己的命運負責。他明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,雖然無法離開集中營,但他可以掌控自己的想法。  

本書建議的就是選擇從自身改變,從負面轉向正面,從認錯到改錯,從消極變積極。

想要變得主動,要學會這麼說話:
1. 別說『我什麼也做不了』;而是『讓我們再想想辦法』。
2. 別說『我就是這樣的』;而是『我可以改變自己』。
3. 別說『他把我逼瘋了』;而是『我會不讓他影響我』。
4. 別說『我不能或我不得不』;而是『我會決定,我會選擇』。


主動的人只做可能之事。瞭解自己能做什麼,然後去做。通過行動,可做之事將越來越多,並且逐漸變得更強。從改變內心開始,終將能改變世界。

核心原則就是~
我是個負責任的人。
我會主動自發。
我決定自己的行動、態度與情緒。
我不將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。
不必別人開口要求,我就會選擇做對的事-即使在沒人看到的時候也是如此。

 

第二個習慣:以終為始    
以最終目標來計劃生活。其實就等同是管理學之父彼得‧杜拉克所提出的「目標管理」。


我做事前會先計畫、設定目標。我做有意義、能夠帶來改變的事情。
在起跑點上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。從一開始就知道甚麼是最重要的、自己要的是甚麼,先構思清晰再採取行動 。 問自己現在是一個甚麼樣的人 ?  未來想要成為甚麼樣的自己 ?  抑或是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,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真正有意義的 ?  不管五年後十年後,你希望自己是一個甚麼樣的人 ?

仔細思考你的目標是什麼。許多人窮其一生,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目標毫無意義、令人不滿甚至是毀滅性的。你經常能在報章雜誌封面看到的富翁名人,也常因吸毒被抓,婚姻也不幸福。權力、金錢和名聲是他們追求並且達成的目標,但是代價是什麼呢?效率不僅關乎達成目標,而是要達成正確的目標。想象你在自己的葬禮上,想象別人如何評價你。你滿意別人所說嗎?你希望被別人因此銘記嗎?如果不想,那麼請改變。 『自我領導』,掌控人生。制定一份任務書,列出目標,寫下你想成為哪種人。仔細考慮這份任務書,然後自我衡量。學會正視自己。你以自我為中心嗎?你是工作狂嗎?你對金錢很貪婪?確定自己需要改變什麼,想要變成什麼樣。制定任務書,立下誓言,然後信守誓言。

 

第三個習慣:要事第一    
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也就是說,會對明知不應該做的事情說「不」。設定優先順序、訂定時間表,同時堅守計畫。作個有紀律、有組織的人。
你是有能力改變自己,這意味要改變行為方式。當務之急一定要排在第一位去做。很多人都疲於應對緊急情況,從不肯努力培養規避緊急情況能力,不能夠『自我管理』。他們總是將重要性與緊急性混為一談。緊急性顯而易見,但是重要性卻不容易發現。你應該注重計劃、規避陷阱、發展人際關系、孕育機會,還要有足夠的消遣。不要讓時間表被工作占滿,但要確保你為重要的事情預留了時間。不要忘了你的其他身份,配偶、家長、經理、社區義工等,給每個身份分配合理的時間,不要拆東牆補西牆。

 

總結來說,就是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,忙要忙得有意義。 想要完成的事、想要處理的事總是很多,總是覺得處理不完,書中提及通常可以劃分為四種模式,緊急、不緊急、重要、不重要,我們應該把重要的事擺在第一位,而非緊急的。 哪些事情對你的生活或工作會產生重要的影響,但卻未遲遲行動?  就像一直想運動想健身,明明自覺是件重要的事,卻一直還未行動。 學習重要非急迫性。看準自己的目標,別被鎖事牽著鼻子走。

與成功有約x.png

第四個習慣:雙贏思維    
雙贏思維,站在對方立場想,但是營造雙贏場面

 

我有勇氣爭取自己所愛的事物,但我也會顧慮別人的需要,我會在兩者間求取最好的平衡。我會努力在別人的情感帳戶存款。產生利益衝突時,我會努力尋求第三種可能性。
誰都知道自己適合的眼鏡,別人不一定適合;但在溝通上,絕大多數人卻都是如此,並不真心去聆聽對方的想法,理解對方需求,而是硬把自己覺得對或好用的意見,強迫別人接受,還認為這樣是對對方好。

 

在婚姻、工作或其他人際關系中,運用『人際領導力』可以使雙方獲益。『雙贏』使人人受益,『雙輸』令人人受傷。在輸贏關系中,只有一方會勝利,另一方必定受傷。高效能人士總是尋求去做雙贏之事,這樣人人都會合作,因為結果對每個人都有利。其他類型的事情都是有傷害性的,因為會產生失敗者,進而變成敵人,還有負面的情緒,如憎惡和敵意。
 

高效能人士增加盟友而非宿敵。好的聯盟關系就是雙贏。 由創造雙贏局面的觀點出發。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、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,目的是爭取更豐盛的機會、財富及資源,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敵對競爭。 雙贏概念是一種「第三選擇」,不是只要服從「我」的方式,獲是採取「你」的方式,而是超越雙方,「更好」的解決方法。

第五個習慣:知己知彼  
我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與感受。我願意從別人的眼光看事情。我仔細聆聽別人說話、不隨意打斷。我可以很有自信的提出自己的意見。與人交談時,我會專注看著對方的眼神。
交流是條雙行道。要發展雙贏的關系,就必須瞭解對方所想所需。別自以為是。學會傾聽,在列出自己目標之前,努力理解別人的需求。不要反對、質疑別人說的話。仔細傾聽,努力思考,學會換位思考。優秀的律師把從對手角度寫辯詞當作一種訓練。只有當知道對手要怎麼辯論,他們才會從客戶角度寫辯詞。這個技巧同樣適用於人際關系或商業調度中。要時刻明白對方所需所想,並且要知道原因。然後在羅列自己的目標時,就能直指對方目的。這就是按照『同理心交流原則』行事。

 

具體上就是,學習傾聽,瞭解他人到比他自己還透徹,再基於對他人的體認來表達自己、或說服別人。 我們常常把焦點放在對方不瞭解自己,或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。事實上,應反求諸己。應先瞭解對方,再被對方瞭解,才可能進行有效的溝通。 如果要達到雙贏,一定要先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是什麼,必須先真誠的傾聽對方的想法,再從自己的需求中找到雙贏的策略。

 

第六個習慣:統合綜效    
我尊重別人的長處,並努力向他們學習。我善於與人相處,即使對方與我極為不同。我長於團隊合作。解決問題時,我會尋求別人的意見,因為我知道團隊合作可以創造出比任何個人努力更好的結果。

 

合作可以倍增個人力量。事實上,『創造性合作』比僅僅是部分之和效果更好,就像拱形比僅僅用兩根柱子能承受更大的重量。描述這種關系的流行詞叫『協同作用』,意思是1+1>2。 有效的協同取決於有效交流。很多人無法協同合作,因為他們不傾聽,不反省,也不回應。他們的反應大都是防禦性的、一意孤行且消極。他們也許會拒絕或是順從,但是他們不會主動合作。合作與交流是協同的兩個部分。要學會傾聽、反思、積極地回應和合作。
 

不要總是自以為是,只會畫地自限。 第六個習慣是在說明團隊合作的重要。樂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吸取不同的知識見解,傾聽並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,重視不同的意見,如此才能增廣見聞,創造第三選擇。 正所謂三人行。必有我師焉。只有合作共贏,也才會產生1+1>2的效益。

 

第七個習慣:不斷更新    
我藉著正確的飲食、運動以及睡眠來照顧自己的身體。我花時間與家人、朋友相處。我不只在學校學習,也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、在不同的地方相處。我會花工夫尋找有意義的方式來幫助他人。
有個關於一個人鋸木頭的故事。工作進展緩慢,這個人筋疲力盡。有個人路過看了一會兒,建議他花時間磨一下鋸。但是這個人卻說自己不能停下來,正在忙著鋸木頭呢!鈍鋸讓這項工作累人、乏味,而且低效。

 

把鋸子磨利,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。 書中所指在生活的四個面向(生理、心智、精神、社會情感)裡保持平衡,不斷更新,才能更有能量的實行上述的六個習慣。 打磨自身利器保持最佳狀態,增進個人產能,做更多想做的事,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。
 

高效能人士花時間『打磨』自己的身心,靈魂與思想,這是『自我更新』的時間。“   高效能人士鍛煉身體,制定鍛煉計劃來提升耐力、力量和靈活度。這類計劃很容易制定,你不必去健身房執行。高效能人士通過祈禱和冥想凈化靈魂,他們有的訴諸宗教,有的讀書或聽音樂。一定不要忽略精神維度,這可以讓你接下來的生活充滿活力。心理修復意味著要改變你的習慣,例如看電視的習慣。看電視會鈍化大腦,不利於對價值觀、態度和品行的培養。通過閱讀、猜字謎、做數學題或參與其他有挑戰性的活動,來保持大腦的活躍機敏。   
 


 

總結
本書所提得前三項 主要是針對個人做事習慣管理,後三項 則是團隊合作上的思維模式管理,再到最後的深入內化自我強調成長的重要性。 若沒有先從一開始的自我管理做起,是無法達到後者的,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。 習慣的重要性,相信每個人都了解,對自身生活絕對佔有絕大的影響,因為他是一貫的,在不知不覺中,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,暴露出我們的本性,左右著我們的成敗。 

與成功有約,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
掌握選擇的自由,主動積極的力量
鎖定生命的座標,以終為始,全力以赴
忙要忙得有意義,要是第一的個人管理
大家都可以是贏家,雙贏思維的人際關係
做個雙向傳播的聆聽者,知己知彼的溝通
綜合綜效威力無比,統合綜效的合作原則
最佳的自我投資策略,不斷更新的成長原則  

成功高效的八準則
改變壞習慣,建立好習慣,讓壞習慣先自己而死
積極相信自己,不斷冒險與追求,為自己的行為負責
在腦海設定目標,然後逐步行動
享受思考創造成功的無窮樂趣,抓住重點,深度思維
追求人性最光輝燦爛的價值,品格、良心、尊重、誠信、感恩
不懂付出的人沒有收穫,不要斤斤計較回報
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,注意力高度集中
化繁為簡,先做重要的事,運用零碎的時間

「這7個習慣是有順序性的,而且這個順序,是絕對性的!」本書將人生的成功之路,分為前期習慣1、2、3的「個人的成功」,與後期習慣4、5、6的「公眾的成功」,強調沒有先培養前者,就不可能達到後者。

 

這兩者之間的關係,作者柯維用「感情帳戶」加以說明。他指出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感情帳戶,裡頭的存款,會因為別人對你的信任度而變動。能遵守約定、對人有禮,感情帳戶中的存款就會增加;反之,背信忘義、沒有禮貌,存款就會減少。 而一個人唯有具備前3個習慣,才能展現出主動、負責、自律、有目標、有計畫的做事態度,也才能有效的展現行動成果,獲得他人的肯定與信任。可以說,沒有前3個習慣,就無法在感情帳戶中存到錢,自然也就不可能達成「公眾的成功」,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了。也就是說努力建立你同他人情感上的聯系。學會溝通、傾聽,學會理解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,努力讓他人受益,將他人放在首位。你照此行事,就會變成高效能人士。

至於如何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標,完成生而唯一的社會人的使命。正如習慣2:以終為始所說,一個人唯有透過自覺,找出自己在不同階段、不同角色、不同時間所應該達成的任務,不斷改變自己,去正面影響他人,才能為自己創造長期的信任力,然後成就真正的大事。

ps.幾句不錯的話
信心和勇氣是人生路上的兩把利器,勇氣常常用,就會有信心。(p.17)
你思考過成功的定義嗎?除了事業拔得頭籌外,還有哪些層面值得我們全力以赴?(p.20)
做人不成功,成功是暫時的;做人成功,不成功也是暫時的。(p.39)
所有正確的觀念都必須以這種「自我思維」為基礎,他影響我們的行為態度以及如何看待別人,可是說一張屬於個人的人性本質地圖。〈p.61〉
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,是不可戰勝的。(p.73)
沒有良好的素質,即使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,也只是空中閣樓。(p.141)
好習慣成就一生,壞習慣毀掉一生。(p.219)

最後~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
書中提到一個鵝生金蛋的寓言故事,是效能觀念一個很好的比喻。 一般人往往自金蛋的角度來衡量效率,也就是產品越多,效能越高。但如果只重視金蛋,無視於鵝的人,結果便會連產金蛋的資產本身都保不住。 就像是一台機器如果一直不停的終日生產,不去保養機器維持產能,那台機器只會加速老化,最後產量就是越來越低。如果只注重於工作上的產出量,不斷的追求做出更多東西,拼命犧牲時間或加班來換取產量,卻忽略了個人身體的產能也要保養。   唯有產出跟產能取得平衡,才能達到真正的效能。 這也提醒自己,不管在生活或工作上每個層面,都更該重視自我,保持更好的狀態,才能迎接更多不同人生挑戰。

看完這書後,才驚覺到有許多教授跟講師以及一些心靈導師等,說的講的大都在這本書裡有,而本書只談論七種習慣,但其實在史蒂芬.R.柯維的著作裡還有第8種習慣
在此也一併同場加映...

 

在與成功有約七種習慣一書中,是以七大準則開啟個人由內而外、全面造就自己的思維。而在另一本書「第八種習慣」則是「找到自己的聲音,並啟發他人也這麼做」
第八種習慣中作者對其訴求,要求更有靈性的本質,而討論的方向也從昔日的個人角度,轉而朝向領導、組織的議題。

 

8.png

如果你只想讓生活發生較小的變化和改進,只要關注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就好。但是,如果想讓生活發生本質上的重大變化,你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(paradigms)

第八種習慣就是去傾聽你內心的『聲音』,然後去喚醒自己和他人的熱情!什麼是你真正想做的,什麼是你不做會死的,人總就是得過且過,走一步算一步,夢想很多,但是沒有真正有一件事情是非做不可,是可以讓你賭上性命去做,那要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聲音呢??

書中提出了兩個步驟
1. 發現自己的聲音——生命的重要挑戰,是發掘自己獨特的聲音,這個聲音存在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之中。或許可以說是你的專長,真正你來做會比別人好很多的事情,一旦你找到了內在的自己,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庸才;相反地,你會有力量與自信挑戰未來。

2. 表達自己的聲音 —— 如果不讓自己的聲音讓人聽見,這樣的聲音就不會引起迴響,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偉人,只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透過長期影響他人,或是讓其他人肯定他們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他們增強了自己聲音的強度,從而擴大了影響力。

8-1.png

每一個人都擁有決定過卓越生活的力量,無論在通往平庸的路上走了多遠,我們永遠可以選擇轉換跑道,永不嫌晚。一旦你找到了內在的聲音,擴展影響力、增加貢獻,等於也激勵了他人去尋找他們的聲音。


書裡有這麼一句話...
如果你問我哪個主題、哪個論點,給人們的影響力最大,那個宏偉想法在靈魂深處引起最強烈的共鳴,如果你問我哪個想法最實用、最中肯,最及時,那麼我會毫無保留、全心全意地回答:

人類有選擇的自由  

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有一段空間,這段空間裡,我們有自由和能力選擇自己的回應,我們的成長和幸福,取決於自己的回應。

8-2.png

作者歸納出,成為一個「全人」,過著有意義的人生的方法,就是找出清楚的願景與方向(心智),懷抱著熱情做為動力(情感),以自律的執行力(身體),實現那幅心中的願景,而這一切,都不能違反良知與心靈的聲音(心靈),否則你無法得到安寧,也無法得到他人的信任進而合作。 而所謂第八個習慣,就是以這樣的框架與方向,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,同時激勵他人尋找內在聲音。

 

綜上所述,第8個習慣,整體上來說有一個中心思想,就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,選擇自己要如何看待他人的對待、如何面對工作的困難、如何面對人生的抉擇,選擇要把時間花在什麼事物上,選擇要將事情做好還是敷衍了事,人就是由種種選擇組成的,而相信自己懷抱著選擇自由的人,才能積極地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,帶來自己的提升。 也就是

「有選擇的自由」

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句話,本篇也就以這一段話做Ending...

One more thing

我們無法在現在這一刻串連一切,只有在事後才能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。
因此,Steve Jobs 建議我們要相信自己的決定、相信自己的想法。
謝謝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ker 的頭像
    Joker

    Joker的部落格

    Jo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